本帖最后由 羊蛋型选手 于 2009-11-18 07:35 编辑
1、新建一个项目,如果有预先设定好的模板,可以选择模板,其中模版中包含必要的坐标系统、处理参数等设置。在这里选择默认值。再在后面进一步修改。
2、项目——系统,选择UTM 49S投影。
3、项目属性中默认。
4、处理——质量——质量控制(默认)。
5、处理——设置——处理选项。要对基线选项卡片做一下必要设置。

其中的同名点间的最大允许距离默认值是1000m,在实际施工中,这个值有时候是满足不了要求的,算有点先知了:这个岛的网最大距离不过200KM,所以设置为200000m,其余三项默认。
6、导入数据,数据类型是RINEX通用格式(LEICA机器)。导入时需要对仪器厂商、天线类型、量高方式做一设置。
7、进行质量检查
--- 质量控制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 进行质量检查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检验:闭合环
合格,没有可疑的闭合差(总的 0)
检验: 重复性
检验: 仪器偏心
检验: 仅观测一次的测点
检验: 仅确定一次的测点
检验: 观测值的连接性(有效的基线)
批处理: OK
检验: 解的连接性(处理的基线)
网平差: OK
检验: Obs文件完整性
在观测文件中有0错误
--- 完成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8、选择“从INTERNET下载”,下载精密轨道,因为该组数据是在6个月以前观测的,所以,可以下载IGS FINAL精密轨道。

9、精密轨道下载完毕以后,提示追加到项目中。这时导航区的星历文件中有了精密星历一栏。

因为该组数据有8个时段22个静态点,观测日期从2009年7月13日到7月15日,相对应的GPS周和日是:15401,15402,15403,TTC系统默认下载四个最终星历,其中一个是前一天(15400)的星历。
10、再进一步进行处理选项的设置:


11、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基线的解算了。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。good luck! |